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心得(三)

作者: 时间:2025-04-24 点击数: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制作的十四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播出,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广大党员教师密切关注,积极收看《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掀起了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热潮。他们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和学习研究方向深入思考,撰写学习心得,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现进行分期展示。

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心得体会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戚成蹊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的播出为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动能。作为财经类院校的经济专业教师,深入学习这一思想体系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优化学术研究路径的重要契机。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中国实践、回应时代之问,其系统性、科学性与实践性为经济学教育者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下结合教学科研实际,从思想内涵、专业融合和学术创新三方面谈学习体会。

一、筑牢理论根基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二十一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二、推动思想进课堂

将习近平经济思想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在传统经济学课程中增设“习近平经济思想专题”模块,通过“新发展理念与经济增长质量”、“共同富裕的分配机制设计”等案例教学,实现理论阐释与实践分析的结合。组织学生赴自贸区、专精特新企业调研,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等思想具象化,培养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聚焦中国问题导向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研究选题从“西方理论验证”转向“中国问题求解”,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等展开实证研究。

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是理论指南,更是实践纲领。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播真理、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未来将持续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为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贡献智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更多“新经济人才”。

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学习心得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 王冀平

通过学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制作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我深刻认识到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通过该节目的学习,我对习近平经济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平实的语言清晰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到《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梳理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面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征、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谁、如何做的问题。第三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建设理念贯穿全片的主线,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强国必先强农》,均强调人民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位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是每个中国共产党员对自己的最高要求。

作为学习者与践行者,我将持续深化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的理解,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岗位、服务人民的能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学习心得体会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 孙永珍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不仅是提升理论素养的必修课,更是推动专业建设与科研创新的重要契机。该系列节目以系统性、实践性和时代性为特点,深刻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为经济学教学科研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本人进行了深入思考,收获良多。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内核: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导航标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的实践逻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线,为经济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非常值得经济学专业教师深入学习、反复学习。在实践中,要将新发展理念融入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经济学课程结构,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观点转化为教学案例库。习近平经济思想注重“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要求经济学教学跳出传统理论框架,强化实践导向。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工具箱”,需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框架下强化问题导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实证研究与理论创新的深度融合。具体来讲,可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增设《大数据与政策分析》《计量经济学前沿》等模块,引导学生掌握Python、Stata等工具,培养“理论建模+数据挖掘”的复合能力,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创新。

二、农业经济研究的实践指引: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路径

习近平经济思想将“三农”问题置于现代化全局,提出“强国必先强农”的科学论断。作为农业经济研究者,需以理论为根基,聚焦乡村振兴中的现实问题,推动农业经济学科服务国家战略。节目第十集“强国必先强农”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科研中,我们需关注“种业振兴行动”的技术突破、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等课题。例如,研究智慧农业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能,或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在农业经济领域体现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等。例如,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土地流转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或评估农村普惠金融对小微农业企业的支持效果。农业经济研究需从“政策阐释”转向“实践创新”,结合田野调查构建本土化理论模型,并推动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决策参考。

三、经济学教师的使命担当:理论传播者与实践推动者的双重角色

作为高校教师,需将习近平经济思想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全过程,发挥“经世济民”的学科价值。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通过对比西方量化模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在科研中,围绕农业经济领域的核心议题(如粮食安全、农村金融、数字乡村)展开工作。在社会服务中,通过参与地方乡村振兴规划、农业政策咨询等项目,推动学术成果落地。例如,为县域政府设计“特色农业+电商”产业模式,或协助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小农户的信贷产品。未来,要坚持深化田野研究,建立乡村振兴调研基地,长期跟踪农村改革成效,构建本土化数据库。通过“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兼具家国情怀与数理能力,“懂理论,会实践”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理论课,更是一份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指南。作为经济学教师,我们需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将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对接,将农业经济研究与乡村振兴实践融合,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中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学习心得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 李磊

我通过学习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深刻感受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这一思想不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经济学科的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一、心得体会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通过专题节目,我进一步理解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几个核心要义:

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价值导向。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而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以人民为中心”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思想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效率”理论高度契合。制度设计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通过政府干预弥补市场失灵。例如,中国在国企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破解等领域的实践,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对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启示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为经济学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也为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践指导。以下是结合专题节目内容总结的几点启示:

1. 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学科建设的本土化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往往容易脱离实际。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实践导向。例如,中国在国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领域的成功实践,为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通过研究这些案例,可以进一步完善制度变迁理论,推动学科建设的本土化。

2服务国家战略:提升研究的社会价值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理论研究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这为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价值导向。例如,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将理论研究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可以提升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

未来,我将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经济转型的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制度变迁的规律和路径,为推动学科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

一审:刘立宾

二审:刘振滨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河北经贸大学 邮编: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