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心得(一)

作者: 时间:2025-04-20 点击数: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制作的十四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播出,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广大党员教师密切关注,积极收看《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掀起了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热潮。他们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和学习研究方向深入思考,撰写学习心得,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现进行分期展示。

感悟理论的力量 践行育人的初心

——学好、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宝贵资源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 赵培红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并且可以产生新的理论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应对复杂局面,并且将最新实践成果使得理论不断丰富完善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作的14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从内容设置看,不仅包括总体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回答了“经济工作由谁领导以及如何展开领导”和“经济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由谁评判”的重大问题,而且涵盖了宏观层面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政府与市场、统筹发展与安全、经济战略等专题,同时还分设了具体领域的对外开放、金融、农业、人民城市、区域协调等热点问题;从演讲嘉宾看,不仅汇集了刘伟、高培勇、李君如、魏后凯、刘元春、辛向阳、张晓晶、赵振华、史育龙、王凯等国内顶尖专家学者,还邀请了苗圩、韩长赋、隆国强、张晓强等学者型官员,单位覆盖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高端智库;从形式编排看,不仅有主持人开篇引导和结尾感召,有嘉宾的理论解读,还有实践案例观察员的案例分析。这是关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系列专题解读,其显著特点在于巧妙地找到了专业性和通俗性之间的平衡点,让党的理论在生动化和具象化中得到传播并引发共鸣,是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宝贵资源,对于学好、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好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前提。首先要从理论体系上进行整体把握。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是分不开的,同时习近平经济思想自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从不同体系层面把握,有助于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背景、核心内涵、理论体系等问题,把握从理论到思想的伟大升华。其次要从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但其可以溯源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党在各个阶段的经济理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实践,是解释我国“两个奇迹”并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理论武器。从历史演进看,可以明确理论的渊源和发展轨迹,充分理解“理论从何而来,走向何处”的重大命题。第三要从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来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也是在不断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条件下审时度势形成的。这些问题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的关键问题,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价值,而且是回答世界经济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智慧”。

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学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目的。作为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积极引导学生,而且要在科研中加大研究力度深度,同时掌握其方法论,注重调查研究,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教学上来看,系列讲读是宝贵的视频资源,要在推动思政进课堂进头脑、创新教学形式、展开课堂讨论、实施课后阅读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载体价值,使其成为经济类专业师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全周期的学习资料。从科研上来看,系列讲读是重要的理论导向,要在“十五五”时期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持续加强对推进粮食安全、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强国、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领域的专题研究,加强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消化吸收,使其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从服务社会来看,要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所蕴含的全局观和系统观,加强深度调研,注重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聚焦民生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提出让政府、社会和民众都接受的可行方案。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学好、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资源方面,经济学专业教师要学在前、走在前,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践行好党员教师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学习体会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 张美岭

最近学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更为经济学学科建设开辟了创新路径。作为一名讲授经济学类课程的高校教师,通过学习也启发我们应该对经济学进行深化探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重塑学科根基

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核心要义要求经济学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西方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局限。在课程体系中,我们应强化《资本论》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理与新发展理念的贯通教学,将“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等中国实践案例纳入经济模块,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二、人文经济学开辟理论创新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文经济学命题”,实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这启示我们需重点研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同互构。在经济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让学生理解经济增长与人文关怀的辩证统一。在学科设置上可适当增加人文经济学相关模块,整合经济学、数据科学、文化遗产学、数字人文等多学科力量进行交叉研究,推动经济学的不断发展。

三、实践导向构建学术话语体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要求学术研究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深入挖掘中国的具体成功实践经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经济学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这既是实践验证的真理,更是理论创新的方向。在具体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案例,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学生感觉到经济学的价值。

作为一名经济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新时代经世致用人才的重任。未来将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继续深化经济学理论研究与教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心得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 赵燕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的新的历史性飞跃,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实现了理论创新。它具有三大理论特质:

一是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命题。其中“七个坚持”理论框架和新发展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了系统性理论范式。

二是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习近平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处理市场与政府、效率与公平等重大关系问题上作出了开创性理论贡献。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方法论路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

三是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实践基础。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战略构想,既源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场域。

总体而言,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是具体理论与学科体系的关系,是创新成果与理论范式的关系,更是实践智慧与理论升华的关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解读》学习心得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 张伟静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学习、主动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将真理的力量转化成实践的伟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朝着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宏伟战略目标不断前进。区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和支撑,故而高质量发展也是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命题。

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核心逻辑是经济增长极培育、要素聚集效率等,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以“经济效率-生态安全-社会公平”为目标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资源禀赋决定论”的解释力显著弱化,区域创新要素的“空间再配置效率”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使得亟需重构包含数字技术扩散、知识溢出网络的新型区域增长模型。

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下,区域经济学要实现理论突破,更好服务于现实。因此,当前区域经济学要考虑我国广阔国土空间之下的异质性,建立融合“地理本底差异-制度梯度差-数字接入鸿沟”的三维分析模型,提高政策工具箱效能;运用复杂网络理论解析城市群创新系统的涌现特征,构建跨区域产业创新共生系统;基于多智能体模拟技术构建区域碳减排政策的动态博弈模型,建立碳中和目标下的区域发展模式;将“生活质量指数”“机会空间公平性”“碳足迹空间溢出效应系数”等指标纳入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的范式转换。

供稿: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

一审:刘立宾

二审:刘振滨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河北经贸大学 邮编: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