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河北博物院开展“追寻历史根脉,厚植文化自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文物研学和主题讨论,党员们深入领略燕赵文化的辉煌成就,汲取奋进力量。

一、探千年文明,悟文化传承
河北博物院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承载着河北乃至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们依次参观了“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曲阳石雕”等常设展厅。战国时期的中山国青铜器、汉代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珍贵文物,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艺术造诣。镇馆之宝五代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尤其令人震撼,15位乐女手持箜篌、琵琶等乐器,生动再现了五代时期宫廷乐舞的盛景,其雕刻技艺与历史价值令党员们叹为观止。
二、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在“曲阳石雕”展厅,党员们通过多媒体互动设备,近距离观察北齐佛像的镂雕细节,感受数字化技术对文物保护的创新应用。博物院近年来推出的线上“云游”服务、3D虚拟展览等举措,也让大家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三、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活动中,支部特别安排参观“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展厅。从地道战复原场景到革命烈士手稿,一件件展品诉说着河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党员们驻足沉思,重温入党誓词,深刻感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内涵。
四、座谈交流,凝聚奋进力量
参观结束后,支部围绕“从历史中汲取新时代担当”展开专题讨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唐洁老师总结道:"今天的沉浸式研学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搏。从长信宫灯的环保智慧到散乐浮雕的盛世气象,文物中凝结的不仅是技艺巅峰,更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密码。希望同学们以史为镜,既要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更要成为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在科研攻关中发扬工匠精神,在服务社会中传承家国情怀,让千年的文化基因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动能。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以文物为媒,以历史为鉴,引导党员在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中筑牢信仰之基。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文化传承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新时代建设,让燕赵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实干中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