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是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十分鲜明,在提高经济学理论素养、锻造经济理性思考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往而知来,征古而察今。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变迁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探讨古今中外各种经济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仅为我国经济学科建设提供基础和指导,而且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校经济史专业设有“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研究”、“商业制度变迁与商业理论研究”与“中国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变迁路径研究”等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研究”方向,以经济制度的变迁与经济制度的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推动社会制度变迁的诱因及客观经济因素。包括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等。本专业方向坚持坚持史论结合,古为今用的原则,通过对中国经济制度演变轨迹的研究,探讨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满足经济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商业制度变迁与商业理论研究”方向,以商业经济发展为研究重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的变迁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商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围绕市场、贸易及政府调控政策等主题,探索中国社会商业发展与运行的规律。具体内容包括:晋商演变及其对近代全国经济结构运行与发展的影响研究和绅商与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裂变重组、阶级分化组合的关系研究以及中国绅商阶层的兴起、发展进程及其社会功能等。“中国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变迁路径研究”方向,以中国近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为研究重点,探讨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因,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经验总结。
我校经济史学科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的的学术队伍。目前本专业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1,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史进行实证研究,在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史、商业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中青年教师则致力于从多角度探索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扩大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形成与世界经济史研究水平接轨的研究体系。
经济史既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同时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又非常显著。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系统探研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经济史领域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史学研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经济史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从而能担当经济史研究和学校教学等工作。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制度变迁理论文献研读、商业制度变迁问题研究、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发展演变、经济制度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等。